9 月 25 日下午,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学院会议室隆重召开 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 新专业建设研讨会。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工作,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,特别邀请到君安储能总经理孙西河、副总经理叶育桩,科技部部长陈亚男等嘉宾参会指导。环生学院院长孙绍发主持会议,学院教学常务副院长柯斌清、教学副院长杨文婷、环生分中心主任龚乃超、环境工程系教师吴凡等院内核心教学与管理骨干共同参与研讨,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而务实。
会上,围绕 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 新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,与会人员展开了全方位、深层次的讨论。大家聚焦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与调研,结合当前储能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,深入分析了现有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、核心能力要求等内容的合理性,明确了后续调研的重点方向 —— 既要走访行业头部企业了解一线人才需求,也要调研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经验,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。
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,参会人员从“基础理论 +实践技能+行业前沿”三个维度出发,就课程模块的划分、核心课程的选取、课程之间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。大家一致认为,课程体系需紧密围绕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,融入新能源储能、智能储能管理等前沿内容,同时注重实践课程的比例,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。此外,针对教学大纲编制,会议明确要求教学大纲需细化课程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,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与专业特色,确保教学质量可控、可衡量。
实验条件是保障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,会上,与会人员就实验条件设置进行了深入交流,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与行业发展实际,初步规划了储能材料实验室、储能系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向,探讨了实验设备的购置、实验项目的开发等具体问题,为后续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。
研讨过程中,校外嘉宾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与工作实际,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。君安储能总经理孙西河从企业用人角度出发,详细介绍了当前储能行业亟需的人才类型,强调了学生在储能系统设计、运维管理、数据分析等方面实践能力的重要性,建议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,通过校企合作项目、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。科技部部长陈亚男则围绕“专业特色凝练” 提出建议,他指出,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 新专业需结合环生学院在环境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现有优势,探索 “储能 + 环境治理”“储能 + 生物能源” 等特色发展方向,打造差异化的专业竞争力,避免同质化发展。
会议最后,环生学院院长孙绍发作总结讲话。他对各位校外嘉宾的到来与指导表示感谢,对会议研讨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,并就新专业建设的工作进度安排提出明确要求。孙院长强调,新专业建设是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,各负责人需高度重视、密切配合,务必在10月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优化工作及新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,确保后续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,力争将 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 专业打造成为特色鲜明、质量过硬的优势专业,为储能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、应用型专业人才。